11月26日凌晨,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正式泵送入模,由铁建公司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站前6标首榀预制箱梁完成浇筑,标志着成渝中线铁路全线最大单体预制梁场正式具备高铁试验箱梁生产能力。
本次浇筑首榀预制箱梁梁体长31.5米、宽12.6米、高3.032米、重约697吨,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双线箱梁,相较以往每小时350公里高铁预制箱梁建造技术,该新型梁在保证了箱梁抗裂安全系数和刚度的质量要求的同时,对原箱梁的外形、钢筋用量、钢绞线用量及预埋件的防腐等做了优化,有效降低钢筋和砂石料资源的损耗率。
成渝中线铁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四川路桥铁建公司承建的成渝中线四川段站前6标正线全长22.26km,标段全线处于成渝中线高铁综合示范段,创新设计及施工标准将填补国内高铁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空白,是CR450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支撑,项目建设具有大、高、新的特点。
规模大
四川路桥成渝中线项目乐至制梁场是全线最大单体预制梁场,地处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玉龙村,占地216.6亩,主要承担DK164+566.650~DK200+457.500里程内成渝中线铁路站前6标至7标共732榀箱梁预制架设及桥面系附属等施工任务,最大存梁能力126孔。
标准高
成渝中线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大足石刻至简州站(线路长度约150公里)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四川路桥参与该试验段建设并负责该试验段部分箱梁预制架设,将直接服务CR450科技创新工程,对工艺、质量、技术及标准要求较高。
理念新
铁建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铁路建设新理念,聚焦质量这个核心,牢固树立“质量零缺陷是一种习惯”理念,以“四化”(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支撑为手段。
一是以智能建造2.0为载体打造智慧梁场,引入箱梁模型(内外模)自动打磨机器人、起重设备红外智能感应等成套新型、智能、信息化工装设备等共28项工装设备,确保箱梁质量受控。
二是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智能铁路数据体系,实现高效协同与精准控制。加大铁路基建过程“互联网+”探索力度,以“BIM+GIS+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智能工装和各工序节点串联管控,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和实时生产监督的管理模式,打造属于每一榀梁体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数据链,实现施工现场和数智指挥中心实时感知、高效协同,有效完成“指尖”生产,减少施工材料浪费并加强质量安全过程控制。
三是自主创新助力打造绿色铁路。为减少水土流失、强化耕地保护、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等,项目采用铁建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低碳智能污水处理系统,综合运用智能喷淋、循环水智能系统,使设备、场地清洗污水及养护用水循环利用,循环后的再生水可达一级标准,做到零污染;梁场存梁区、运梁等通道绿植覆盖占总建筑面积60%,项目倾力打造“园林梁场、绿色赋能”,用绿植代替传统的硬化措施,美观又环保,土地复耕更高效简捷。
征途漫漫,任重道远,项目将以此次首榀预制箱梁浇筑为契机,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勠力攻坚年度生产目标,竭力实现成渝中线四川段高铁项目全员思想大聚合、人心大融合、力量大汇合,为推动中国高铁新发展、打造世界高铁新标杆贡献四川路桥力量。
建设意义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西宁至成都高铁、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西安至重庆高铁、重庆至昆明高铁、重庆至万州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成渝两地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