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路桥给出这样的答卷②

返回
列表

近年来,四川路桥立足“交通强国”建设这一目标,聚焦“工程建设+矿业及新材料+清洁能源”的“1+2”产业布局,不断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力度,以科技创新赋能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书写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答卷。

 

答卷二:智能制造数智赋能的转型答卷

4天生产一片梁,每一片梁都有“身份证”……在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成绵智慧建造基地中,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运转,工人忙碌,正在全力冲刺约7000片梁板预制生产任务。

 微信图片_20240327154534.jpg

作为四川首个全智能流水线“智慧梁厂”,成绵智慧建造基地中拥有川内第一条小箱梁智造环形流水线,真正做到了生产线无缝衔接地流动起来。“常规梁板生产线是‘施工区域台座固定,模板循环’,这里改进为‘施工区域模板固定,台座循环’,这样让一片小箱梁的生产时间从8天缩短到4天,生产效率提升50%,生产人员减少30%。”成绵扩容项目智慧梁场项目副经理刘洋说。

此外, 基地还在国内首次建立起梁板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梁板从原材料进场到完成架设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我们将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视频处理、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云监测等技术与梁厂生产实际相结合,建立了智慧梁厂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生产现场远程、实时、高效、智能监测控制。”刘洋一边介绍一边展示,他点击已经建设完成的高架桥区段的一片梁,大屏幕上立刻出现这片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信息,相当于每一片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当前,智能化制造在四川路桥加速推进。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数据驱动的信息化平台,代替了人工重复性、重载荷、低附加值的工作,让智能在制造行业“落地生根”。

机器人焊接、自动化分捆打包生产线、在线二维码物流监控……在甘孜州康定,四川最大高原隧道钢材智能化加工配送中心——蜀道集团康新高速川交公司总承包指挥部智能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正在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加工配送中心将集采直供、集中加工、数据监控、集中配送等先进方式融为一体,通过数控加工装备与智能管理系统的配合,实现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生产目标,开创钢材加工新模式。“较传统作业的方式,我们现在钢材作业人数减少76%,现场仅需7人操作。小导管、隧道网片、工字钢弯拱等生产与加工效率都有大幅提高,成品合格率提升约20%。”康新高速TJ2-1项目工程人员邢洋海说。

同样在川西高原上,位于阿坝州小金县的蜀道集团首座智慧管片厂——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综合标智慧管片生产基地已在去年正式投产,承担着巴朗山隧道、邓生沟隧道总计约24000环管片生产任务。智慧管片生产基地将传感器、AI、视频监控、设备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等技术创新性运用于管片生产过程,实现高原地区管片生产合格率达到100%。“我们基地在高原上建起了标准化的试验室、集约化的砼拌和站、智能化的钢筋加工车间、数智化的管片生产线,是高原管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机电总工江运陈说。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四川路桥还在继续探索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和发展,不断推动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项目落地见效,为数实融合、数智赋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